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
爱情是会消失的,行为是可以表演的,但是一个人的人格底色他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如果你想看清一个人,那你需要去看他的人格底色是什么。从精神的分析的角度来看,想要看清一个人的人格底色,我们只需要看他的防御机制在哪里,因为防御机制代表一个人背后的恐惧,而一个人的恐惧在哪里,他的人格就在哪里。
常见的3个心理防御机制。

投射性认同

第一个是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是边缘性人格经常在使用的一个方案机制,和他们在一起,你会经常觉得很挫败、很愤怒、无力负担负面情绪投射出去,并且诱导你去认同。所以如果你跟一个人在一起,总是感觉自己很糟糕、很没有价值,然后经常性的抑郁、焦虑、情绪化,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那极有可能是这个人在对你进行投射,而你,也在无意之中认同过对方投射。这类人他可能给人的感觉就是能力很强很厉害,但你觉得不如他。并且他还经常指出你的一些缺点,表面上看,是为了引导你关注自身存在的问题,但实际上他其实是将自身的不想面对的部分,比如说无能、低价值投射到你身上,并且诱导你进行认同。这样一来,就变成了不是他无能,而是你无能,并且他在将这种无能投射出去的时候,自己还保留了全能完美的一面。于是在关系里你就会发现,他是高高在上的,而你低到尘埃里了,你需要看他的脸色来说话做事,甚至还会讨好他,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投射性认同。在关系里,一个自恋、强势的人,通常会把懦弱和无能投射给关系的另一方,而另一方呢?一旦认同这种投射,那他极有可能就会变成另外一种人。

否认

第二个是否认。比如说我们常见那种犟种习惯性撒谎的人,本质上都是他们采用了一种否认的心理防范机制,他们没有办法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在接受到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或者受到别人批评的时候,本能的反应就是“我不是”、“我没有"。那他们否认的背后是什么?其实就是他们在回避可能出现的焦虑耻辱感。当他们面临自己处理不了的矛盾、心理冲突的时候,为了避免焦虑不安的这种情绪,就会采取一些防御机制,也就是反驳别人,从而转移负面情绪。就是因为在他们潜意识里面,只要反驳别人,那他就是安全的,只要他能让对方无话可说,那他就不会被人攻击,进而能合理化说服自己,平衡各种负面影响带来的遭遇感受。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人他其实并不会去认真听别人说过什么,而是出于习惯对别人进行否定,通过贬低别人来获得优越感,进而产生自我认同和自我满足。这样的心理背后,其实是人格不成熟的体现。而他们也没有真正发展出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他们从小成长的过程里边,他们一旦犯错可能就会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哪怕他现在已经长大了,那么这份恐惧依然会留在他的潜意识里边。一旦就是他没有办法面对这份恐惧了,他就会无视客观事实,从而启动否认的一个防御机制。

分裂

第三个是分裂。比如我们常见的这种NPD,最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就是分裂,典型的表现就是什么?你好的时候特别好,无微不至的各种宠溺。而一旦坏的时候,就各种打压、贬低、指责,某毛利抛弃。在他们的认知里边,好和坏是相对的,就他们没有办法在一个人身上看到整体,也没有办法接受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和好和坏这两部分。所以他看到你的价值理想化你的时候,你就是好的。当他看到你的缺点,认为你会给他带来麻烦的时候,你全是坏的。但事实上,在他眼中,好和坏跟你自身是没有关系的,而跟他内心的心智模式是相关的。习惯采用这种防御机制的人,他没有发展出一个真实的自我,就亲密关系深入,只会激发他对爱无能的羞耻感以及对未知的恐惧。所以过了热恋期,他们的态度会急速转变。你的优点也变成缺点。就通常来说,就是你跟这一类人在一起久了,新鲜感消退了,他的分裂就会被触发。而这种分裂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什么呢?要么他对你进行贬低和打压,要么跟你断案式的分手,要么就是出现出轨、发展、暧昧对象这一系列的让人三观炸裂的行为,目的就是继续找人跟他一起维持理想化的状态。因为对他们来说,只有新鲜感和强烈的情感推拉才能够给他足够的刺激和脉动感来维持他夸大完美的自我,否则他就抑郁了。
 
所以你看,人永远不要看一个人表面的行为,或者只看他对你好那部分,而是看他的人格水平,就当下他对你好能不能延续。如果只是凭借自己眼光去看人,你看一些表面东西,那你结果可能是要踩坑的。 因为一个人的防御太多了,一个人能长到这么大,他一定会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发展出很多的防御表演的一个特质。所以你要识别一个人最核心的样子,一定不是靠眼睛,而是靠防御机制。像乔治代为有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在人际交往当中,你接触的不是人,而是他们的防御机制。
Stable Diffusion学习笔记学习输出
  • Twikoo
giluoo
giluoo
励志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Announcement
“热爱生活”
统计
文章数:
14

网站已经运行

00小时 0分钟 0